新赛季英超才踢了三轮,但已经有种“穿越回过去”的错觉了。
足球战术嘛,总是像时尚潮流一样来回转圈圈。2025/26赛季刚开始,就有点英超“复古风”内味儿了——像极了英超刚创办那会儿的踢法。
倒不是说比赛真要回到上世纪90年代,但有些操作,真的挺“老派”的。
下面就来看看Opta在新赛季初发现的几个“复古”趋势。

大力掷界外球:复古神技回归!
第一轮比赛,这个话题就火了!为啥?因为揭幕战20支球队里,有11支直接把界外球“大力出奇迹”扔进禁区(本文定义为扔出至少20米),而上赛季第一轮,只有4支这么干。
这反差,大到我们当时专门写了篇文章。结果后面两轮比赛,这趋势更明显了——大力掷界外球,真的回来了!
数据说话:本赛季英超场均3.03次20米以上的大力掷界外球进禁区,几乎是过去10个赛季的两倍!2018/19赛季最高纪录才场均1.67次,2020/21赛季更是只有0.89次。

近6个赛季场均大力掷界外球次数
2018/19赛季数据高,可能是因为当时卡迪夫城(主帅尼尔-沃诺克)和伯恩利(主帅戴奇)都在英超。
但本赛季,可不是个别球队在玩,几乎所有球队都试过了!为啥?因为这招合法又好用啊!
上赛季,14个进球源自大力掷界外球,是有统计以来(2015/16赛季起)最高的纪录,比之前两个赛季加起来还多(2022/23赛季8球,2023/24赛季5球)。
更狠的是,2024/25赛季这些机会的预期进球(xG)总和达到15.9,意思是本该进更多球!
这说服了更多球队,把界外球当成武器。结果,效果杠杠的!

伊斯梅拉-萨尔大力掷界外球破门
新赛季刚开始,就已经看到3个大力掷界外球进球了,平均每10场比赛1个!上赛季虽然创纪录进了14个,但平均每27场才1个;2023/24赛季更狠,每76场才1个。
大力掷界外球的场均xG(0.09)也是有统计以来最高的,几乎是历史任何赛季的两倍!
球队们越来越会玩界外球了,这趋势肯定还会继续。各队投入更多时间、精力和战术设计,界外球从“重启比赛的方式”变成了“直接制造威胁的利器”!
门将:大脚开球才是真爱?
曼城卖了埃德森,买了多纳鲁马,“门将需不需要脚下技术”这个话题又火了!多纳鲁马脚下技术也不差,但跟埃德森比,那肯定不是一个风格的。毕竟,埃德森是英超历史上技术最牛的出球型门将,多纳鲁马……显然不是。
这是不是意味着曼城要开始“高举高打”,直接找哈兰德了?可能不会,但他们确实可能比以前更常这么干。新赛季开局的数据也显示,越来越多的英超球队也喜欢大脚开球了。
英超门将的长传比例(至少32米的传球)从2014-15赛季的79.3%一路下滑,连续10个赛季降,直到2023-24赛季降到46.6%。
结果2024-25赛季,这数字还保持在47.0%,暗示英超足球可能要变方向了。
新赛季开始后,数据涨得更明显了:门将传球51.9%是长传。看来,“门将大脚长传”真的回来了!
从球门球的数据看,这趋势更明显。
按照定义,32米以上的传球不一定就是盲目解围。比如,门将也可能在本方禁区直接送出一脚32米的长传,精准传到边路空位的边后卫脚下,这显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“长传冲吊”。
但如果只看那些最终落到对方半场的球门球,那就是个更客观的衡量标准,能看出门将是否愿意直接把球踢远,冒着丢球权的风险。球门球踢到对方半场不一定必然导致空中对抗,但通常都会。
数据显示,从2016-17赛季到2024-25赛季,球门球进入对方半场的比例逐年下降。但在2025-26赛季前三轮,这比例却明显回升,幅度大到足以说明问题。

近10个赛季英超球门球进入对方半场的比例
那为啥会有这种变化呢?
一个可能的原因是,英超球队的压迫能力太强了,即便是最理想主义的教练,在后场坚持短传渗透时,也开始怀疑这冒险值不值。可能风险已经大于收益了。
另一种解释是——增加进攻手段的多样性,让对手难以预判。你要高位逼抢?那我们就直接把球踢到你头顶身后,看你咋应对。
非门将球员:主罚球门球,我行我上!
另一个相关但更少见的趋势是,场上球员(非门将)来主罚球门球,并直接大脚开向前场。
在国际比赛日前,伯恩茅斯战胜热刺的比赛中,客队中卫塞内西和主队中卫范德芬都主罚过球门球,并直接开到对方半场。
这只是英超本赛季三轮比赛中的两个例子,但总数已经达到8次,这已经是上赛季整个赛季次数的一半了。换句话说,本赛季非门将球员把球门球直接大脚开到对方半场的平均频率是0.27次/场,而上赛季是0.04次/场——那已经是自2016-17赛季以来的最高纪录了。也就是说,本赛季这种情况的出现频率是过去任何赛季的6倍以上。
其实,场上球员主罚球门球已经不是新鲜事了,但以前大多数情况下,他们只是把球轻传给门将或另一名后卫,借此引诱对方压上逼抢。
但本赛季,不少后卫选择直接大脚开长传。这显然不是因为英超门将突然都不能把球踢远了。比如范戴克就是8次尝试中的4次“主角”,可阿利松自己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因此,这更可能是一种战术上的“偷袭”。如果对手摆出阵型准备压迫短传球门球,那么让门将慢悠悠走过去大脚开球,反而会给对手调整防守的时间;但如果直接由一名中卫突然开出长传,就能趁其不备打出效果。这就是所谓的“边际收益”。
不过,这种做法值不值,比如像范德芬这种有着腿筋伤病隐患的球员,冒着额外负荷去主罚球门球,还要打个问号。
开球直接踢出边线:这是啥操作?
本赛季英超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战术趋势:主教练会指示球员在开球时直接把球大脚踢出边线,主动送给对手一个在其后场深处的界外球。
这做法似乎是在复制巴黎圣日耳曼上赛季三冠王之旅中的“奇招”。在欧冠决赛对阵国际米兰时,路易斯-恩里克的球队——一支几乎是全欧控球能力最强、天才球员云集的队伍——选择在开场时直接把球权交给对手。

赖斯开球直接踢出边线
显然,欧冠冠军的分析团队算出结论:在对方禁区附近丢掉球权,通过逼抢或界外球制造机会的可能性,要比自己后场控球更容易转化成射门甚至进球。而一些英超球队显然对巴黎的做法产生了兴趣,或者通过自身的数据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。
在2025/26赛季,已经有3次开球被直接踢出边线,落点都在对方后场三区。这数字相当于过去5个赛季的总和。换句话说,本赛季30场英超比赛里出现了3次,而此前1900场比赛中仅发生过1次。

近10年英超开球直接大脚出界至进攻三区次数
过去几年里也出现过类似情况,但大多是开球后第二脚传球被大脚踢向前场,结果传大了,直接出了底线或边线。上赛季这种情况一共发生42次,场均0.11次。相比之下,本赛季已经有7次开球后第二脚传球直接出界(场均0.23次),而且几乎全部是有意为之。
这趋势挺奇特,也挺意外,尤其是过去几个赛季里,我们见过不少球队通过精心设计的开球套路在几秒钟内破门得分。
你或许会觉得,如果某种开球战术要流行起来,那应该是能够直接带来进球的套路,而不是这种为了快速抢占场地主动把球权拱手让人的做法。